作者:重慶市工業設計促進中心 發布時間:2018-02-02瀏覽:686
近日
市經信委出臺
《重慶市制造業創新中心
建設工程實施方案》
這份《方案》是如何計劃的?
↓↓↓↓↓
《方案》計劃
目標
按照統籌設計、分步實施、突出重點的原則,分步推進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通過對重點領域關鍵共性技術的突破,加速科技成果商業化和產業化,優化制造業創新生態環境,形成以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為核心、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為支撐的多層次、網絡化制造業創新體系。
力爭到2020年,培育覆蓋我市重點領域的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10-15個以上;
力爭在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等領域創建1-2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相結合、依托存量和布局增量相結合,共性需求和成果轉化相結合、自主創新和開放合作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企業、科研院所、高校、行業組織的主體性和積極性,緊緊圍繞重慶市產業發展戰略和規劃創建制造業創新中心。
中心任務
1、開展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
面向產業重點領域的共性、關鍵技術需求,為企業提供產品開發、技術研發、樣機制造、測試檢驗等系列服務,支撐產業創新發展。
2、促進科技成果轉移擴散和商業化應用
建立以市場化機制為核心的成果轉移擴散模式,通過孵化企業、種子項目融資等方式,將創新成果快速引入市場并推動其產業化。
3、研制形成一批標準和自主知識產權
研制對提升產業競爭力具有重要影響的關鍵技術標準,促進標準與技術和產業發展的緊密結合,提升產業競爭力。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在制造業創新中心成員間形成知識產權協同創造、聯合運營和收益共享的合作機制。
4、建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
整合各類創新資源,依托現有或新組建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發揮行業骨干企業引領作用,形成聯合開發、優勢互補、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
5、培養高水平領軍人才與創新團隊
利用創新的靈活機制,抓好人才引進、培養、交流,形成較為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為產業發展培養多層次創新人才。
1、多領域布局制造業創新中心
《方案》提出,未來3年內計劃培育的制造業創新中心,將圍繞以下領域進行布局:
創新領域
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
物聯網、生物醫藥
技術領域
企業綠色化、智能化、
服務化、高端化轉型發展
創新中心需滿足以下條件:
創新中心應是企業法人形態,可采取“公司+聯盟”等模式運行。
創新中心的依托單位應是面向行業,由本領域骨干企業和產業鏈上下游及相關單位以資本為紐帶組成的獨立企業法人,股東中應包括若干家在本領域的優秀創新型企業和相關單位。
創新中心的聯盟應匯聚包括用戶在內的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各類創新主體,并覆蓋部分本領域的各類市級及以上創新平臺。
創新中心成員單位通過資金、知識產權等入股方式投入,以企業法人等形式注冊,全部組建資金實際投入不低于1000萬元(含研發設備投入)。
據介紹,創新中心建立后,具體任務包括:開展產業共性及關鍵技術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擴散和商業化應用;研制形成一批行業標準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建立產學研用協同制度;培養高水平領軍人才與創新團隊等。
2、創新中心經認定可獲專項支持
《方案》對創新中心的運行提出多項要求:
須設立專家委員會,負責研判行業發展重大問題并篩選確定研究方向;
須設置固定的研發隊伍,其占企業職工總數比例不得低于30%;
創新中心年度研發費用額度,占企業成本支出總額的比例不得低于30%等。